top of page

唱片與書籍

唱片

《一閃燈花墮》(2001)
謝俊仁 古琴獨奏

香港龍音製作有限公司
RA-011003C

1.憶故人 (今虞琴刊 1937)08:55

2.流水 (天聞閣琴譜 1876)08:38

3.一閃燈花墮 (謝俊仁作曲 1988)06:43

4.雙乙反調 (謝俊仁作曲 1986)04:50

5.落梅 (謝俊仁作曲 1989)蘇思棣簫 05:10

6.商意 (謝俊仁作曲 1990)05:08

7.角意 (謝俊仁作曲 1999)05:18

8.秋祭 (謝俊仁作曲 1997)06:42

9.平沙落雁 (裴介卿版本 蔡德允傳譜) 06:06

10.碧澗流泉 (楊新倫傳譜)04:52

11.瀟湘水雲 (自遠堂琴譜 1802  蔡德允傳譜)10:13

​音頻已獲授權上載 YouTube 頻道,歡迎點擊曲目連結收聽。

一閃燈花墮
一閃

唱片

《秋月清霜》(2011)
謝俊仁 古琴獨奏

雨果製作有限公司
LPCD1630-7287

1.漁樵問答 (蔡德允傳譜) 10:11

2.陽春 (蔡德允傳譜) 10:34

3.白雪 (神奇秘譜 1425; 謝俊仁打譜) 05:53

4.關山月 (梅庵琴譜 1931) 02:21

5.水仙操 (蔡德允傳譜) 08:20

6.洞庭秋思 (澄鑒堂琴譜 1718; 謝俊仁打譜) 03:44

7.漢宮秋 (松絃館琴譜 1614; 謝俊仁打譜) 07:44

8.變徵引 (謝俊仁作曲 1987) 蘇思棣簫 06:16

9.秋日遊:詩三首 (謝俊仁作曲 1987) 04:20

10.杏花天影 (姜夔詞曲 十三世紀;楊蔭瀏 陰法魯 譯譜) 余美麗唱 02:37

11.古怨 (姜夔詞曲 十三世紀;謝俊仁打譜) 余美麗唱 03:41

12.葉.落 (鄧樂妍作曲 2009) 余美麗唱 08:42

秋月清霜
審律尋幽

《審律尋幽:謝俊仁古琴論文與曲譜集》

2016年出版
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1269-1

論文部分


卷一: 傳統琴曲的音樂特色與蛻變

  • 古琴之音色與節奏和琴樂之美

  • 「漸快而不覺」的古琴音樂:經聽覺測試驗證的局內人觀點

  • 從半音階到五聲音階: 明清琴曲音律實踐與意識形態的匯合

  • 《谿山琴況》英譯 (與林瑞芳合譯)


卷二:琴律探微

  • 明朝琴譜所記徽位是否為「簡略」記譜

  • 清朝琴曲的律制:五度律、純律、還是民間音律?

  • 由〈洞庭秋思〉看民間樂制在琴曲的運用

  • 楊宗稷與近代琴律特色的轉變

  • 從《松絃館琴譜》之〈漢宮秋〉看「苦音」在中國古代音樂的運用

  • 明清琴曲與日本琉球音階和都節音階:實證與猜想

  • 《大還閣琴譜》與古琴律制的轉變

  • 從《律呂正義》的古琴律制看康熙十四律的實際運用

  • 解讀十三徽按音

  • 香江容氏家族彈琴之音律特色

  • 《西麓堂琴統》〈宋玉悲秋〉打譜後記:略談淒涼調與樂音游移

  • 〈莊周夢蝶〉打譜後記:商角調初議

  • 略談《槐蔭書屋琴譜》〈秋風詞〉的調性

  • 《梧岡琴譜》〈關雎〉的調性特色和意義


卷三:琴絃物理

  • 古琴音色與琴絃之縱向振動

  • 古琴絲絃張力的比例

  • 古琴絃縱向振動的聲音分析 (與黃振豐合著)


卷四:承傳與發展

  • 古琴創作初探

  • 古代琴曲打譜析微

  • 古琴教學輔以現代樂譜的利弊

  • 略談二十一世紀的古琴發展


 

琴譜部分


一. 創作琴曲10首

  • 雙乙反調 1986

  • 秋日遊:詩三首 1987

  • 變徵引 1987

  • 一閃燈花墮 1988

  • 落梅 1989

  • 商意 1990

  • 秋祭 1997

  • 角意 1999

  • 再世情 2002

  • 山響 2014


二. 打譜琴曲14首

  • 古怨 (白石道人歌曲) 2007

  • 白雪 (神奇秘譜) 2007

  • 洞庭秋思 (澄鑒堂琴譜) 2008

  • 漢宮秋 (松絃館琴譜) 2011

  • 宋玉悲秋 (西麓堂琴統) 2012

  • 長相思 (東皋琴譜) 2012

  • 鳳凰台上憶吹簫 (東皋琴譜) 2012

  • 幽蘭 (西麓堂琴統) 2013

  • 天風環珮 (西麓堂琴統) 2013

  • 山居吟 (神奇秘譜) 2013

  • 莊周夢蝶 (梧岡琴譜) 2014

  • 秋風詞 (槐蔭書屋琴譜) 2015

  • 關雎 (梧岡琴譜) 2015

  • 屈原問渡 (梧岡琴譜) 2016

審律
秋月
book4.png

《古琴進階七十二問》

2025年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9206-5/J.740

卷一  音律与琴调

 

基本律学篇

1. 弹琴需要懂律学吗?

2. 五度相生律是什么?

3. 五度律按音徽位如何计算?

4. 为什么不使用十二平均律弹奏传统琴曲?

5. 为何实际按音位置与理论位置有差别?

按音位置篇

6. 清初琴谱很多按音位置都不符合五度相生律,这都属手误或计算错误吗?

7. 如何解读未使用徽分法的明朝琴谱的按音位置?

8. 哪年代的琴谱才全面使用标准的五度相生律按音位置?

纯律篇

9. 如何推断个别琴曲的调弦律制?

10. 明朝琴曲是否主流使用纯律调弦?

11. 什么是“徽法律”和“准法律”?朱熹《琴律说》属哪种?

古谱变音篇

12. 中国音乐不是主要使用五声音阶的吗?

13. 为何管平湖的《广陵散》和《白雪》打谱版本很少变音?

14. 清商音的出现表示乐曲转调吗?

15. 明朝还有什么乐种使用“含变音五声音阶”?

16. 为何这些变音到了清朝便逐渐消失?

民间音律篇

17. 有什么证据支持琴曲曾使用民间音律?

18. 什么是民间传统音乐的“苦音”?

19. 徵调之外,还有什么琴曲使用苦音?

20. 清朝还有什么乐种使用苦音?

21. 古谱使用苦音带出什么意义?

琴调篇

22. 为什么明朝琴谱的商调、角调和徵调都不符合现代对调式的理解?

23. 商角调是什么?碣石调又是什么?

24. 紧五为何称作蕤宾调?

25. 紧二五为何称作凄凉调?

26. 徐理《琴统》提出什么方法解决调名的混淆?清朝琴谱又怎样做?

27. 怎样的琴调系统才适合?

卷二 弹奏

指法篇

28. 为什么《神奇秘谱》的《酒狂》全曲用“打”而不用“勾”?

29. 古谱的复合指法为何要“挹煞”前音?

30. “搯起”还是“掐起”才对?

31. “托”与“擘”在明朝琴谱的意义是倒过来的吗?

32. 怎样弹奏“吟”“猱”才令音准清晰?

33. 如何弹好左手的按音动作?为何古琴音乐属线性?

34. 如何弹好右手的变化?

节拍篇

35. 为什么很多琴曲的记谱都不适合划分为固定小节?

36. 为什么某些老琴家的录音的拍子很难数得清楚?

37. 为何很多传统琴曲都是渐快?但《长门怨》的渐快又感觉不到?

38. 散板如何处理才适当?

音色篇

39. 为什么古琴使用减字谱?

40. 散音、按音与泛音的频谱图有什么分别?

41. 琴人如何运用古琴的音色变化?

42. 音色变化如何影响音高的感知?

43. 古琴的虚音与节奏如何互动?

琴弦篇

44. 钢弦的金属噪音从何而来?

45. 如何减低钢弦的金属噪音?

46. 为何还要使用丝弦?

47. 如何减低丝弦的摩擦噪音?

卷三 传承与创新

传承篇

48. 减字谱没有记录节奏,是否代表琴曲的节奏可以任意处理?

49. 古琴教学应该使用现代乐谱吗?

50. 为什么有些琴曲在蜕变时,连曲名也改变了?

51. 弹琴为何要学习传统文化?

52. 何谓“大音希声”?

打谱篇

53. 我们为什么要弹奏古谱?

54. 怎样打谱才可以接近古人的原意?

55. 怎样处理节奏才可以令乐曲流畅?

创新篇

56. 怎样的创新才是建基于传统?

57. 如何开拓古琴音乐的新领域?

58. 没有学过作曲的琴人可以尝试创作吗?作曲家写琴曲,要先学弹琴吗?

卷四 琴谱、琴器与琴曲

琴谱与文献篇

59. 《琴声十六法》是否冷谦所作?

60. 《古冈遗谱》是否宋末遗谱?

61. 《琴谱谐声》等清朝琴谱的奇怪律学理论从何而来?

62. 《琴用指法》与《碣石调幽兰》是姊妹篇吗?

琴器篇

63. 科技如何协助老琴的研究?

64. 博物馆收藏的珍贵老琴,应否让琴人弹奏?

琴曲篇

65. 传统琴曲的整体结构有什么特色?

66. 较早版本的《忆故人》跟彭庆寿所传版本有什么不同?

67. 《洞庭秋思》究竟属什么调?

68. 《碣石调·幽兰》如何利用音色变化?

69. 我创作的《双乙反调》有什么特色?

70. 我创作的《一闪灯花堕》有什么特色?

71. 我创作的琴箫合奏有什么特色?

回顾篇

72. 我为什么喜欢古琴?

中國最後一代文人——蔡德允的琴、詩、書與人生

原著:榮鴻曾

翻譯:黃樹志

審校:謝俊仁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2年

ISBN 978-962-04-4911-6

蔡德允
bottom of page